奥体中心体育馆介绍

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是北京第11届亚运会建设的场馆之一,也是当年国内比较先进的体育馆。经过17年的使用,虽然设备有些陈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依然可以满足奥运会的竞赛要求。经过此次改扩建工程奥体中心体育馆重新焕发出青春。

观众主入口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奥体中心体育馆南厅观众主入口原先比较狭窄。改扩建中,这里成为整个建筑改扩建的亮点。大厅更换成整体玻璃顶、局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屋面。杨洲说,这样的改造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还增添了现代感。

比赛大厅独特的淡紫色坐席

走进改扩建后的奥体中心体育馆比赛大厅,就会发现一种在北京所有场馆中都少见的淡紫色坐席铺满看台。杨洲说,让所有看台都使用统一颜色的座位,在体育馆设计中是一项具有挑战意味的设计。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各种鲜艳颜色的体育馆坐席。对于场馆管理来说,不同颜色的坐席有助于分区。“在奥体中心体育馆设计中,我们认为应该将整个场馆的焦点都留给赛场,因此,不应该用鲜艳色彩的坐席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而且淡紫色坐席与场地的精致灰色配合,会在场地内营造一种非常典雅的氛围。”杨洲说,比赛开始时,站在场地中央的运动员会看见淡紫色背景下,各种发色、各种肤色的观众在关注着他们,为他们加油。“那将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比赛感受。”他说。

场馆新设备能够增强手机信号

奥体中心体育馆经过17年的使用,场内设备老化严重。在这次改扩建中,场馆内的所有设备都得到了更新。杨洲说,比赛场地配置了两套送回风系统,可以保证观众区域和比赛场地不同的舒适度要求。

指着屋顶的天窗,杨洲说,体育馆比赛大厅新增了电动开启的通风窗和电动百叶窗,能够实现比赛大厅里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而且,场馆还增加了热能回收系统,可以对场馆内的热能进行循环利用,进一步节约了能耗,降低了运营成本。

奥体中心体育馆由比赛大厅和训练馆构成。训练馆铺设的地板是由原先比赛大厅里拆下的地板进行处理后二次利用的。此外,还增加了手机信号增强、消防自动报警、监控、扩声、门禁等一系列便于赛时和赛后使用、管理的设备。

无障碍设施坡道从场外直通坐席

残奥会期间,奥体中心体育馆将承担多支残疾人运动队的训练任务。杨洲说,体育馆满足了北京奥组委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无障碍坡道可以从场外直通观众席,而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厕卫设施也已经配备完成。功能用房赛后改造成服务区。

奥体中心体育馆改扩建中新建面积4410平方米,主要是体育馆南侧一层的功能用房。新建用房主要用于奥运赛时比赛、训练、媒体、观众、安保以及赛时运行的需求。这部分功能用房的建设,还解决了奥体中心赛后利用的空间问题。杨洲说,新建的功能用房,内部经过简单分隔就可以满足赛时需要,而在赛后,可以很容易改造成为奥体中心场馆群中的服务区。

绿色树木被完整保留在原地

奥体中心建筑群中有几棵银杏树和其他常绿乔木,这些绿色植被在改扩建中被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改扩建中,施工方在挖土方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开这些绿色植被,并且每天派专人为植被浇水养护,使绿色植被能够在原地得到保留。改扩建后,园区路灯使用太阳能,并且中水经过回收系统可以循环利用。

功能划分凸显人文

奥体中心体育馆的平面形状为六边形,一层北侧是贵宾室、安全保卫以及新闻记者的工作用房。二层是观众入口和休息厅。三层的东西侧为计。

时记分牌及办公室休息厅等。此外,奥体中心体育馆还在运行设计中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使用者的交通流线,根据不同使用人员和使用性质,各类人群尽可能做到分层分区互不交叉,交通流程通顺便捷合理流畅,满足奥运会的运行设计要求,同时也便于赛后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和使用。

而为了奥运会后的残奥会,奥体中心体育馆还通过增加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厕卫设施设备,尽可能为残奥会的训练提供最好的条件。

推荐演出